大多数人都知道,以太坊只是以太坊区块链的一个实现。另一方面,以太坊虚拟机(EVM)是基于区块链的开源软件,它允许开发者创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以太坊虚拟机是记录网络存储和同意每个智能合约状态的全球虚拟计算机,它使用的编程语言是 Solidity。
EVM 是第一个为开发者提供智能合约功能的软件,并且它从诞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其宝贵的开发者网络效应已经超越了以太坊区块链本身。事实上,一些使用 EVM 的知名区块链其实具有自己的代币经济和共识机制,并且完全独立于 ETH 代币和 ETH 挖矿。其他 EVM 链上的创新、基础设施和用户增长都可以被以太坊区块链无缝利用,反之亦然。
网络效应是一种现象,即用户或参与者的增加会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有时提高的程度是指数级的。例如我们可以拿互联网来举例子,每个人都使用互联网就比只有少数人/组织使用所产生的价值更高。社交网络是另一个常见的例子。
开源软件和生态系统也受益于类似的网络效应:越多的开发者建立在它之上或与它整合,那么它对每个人来说就越有价值。但这并不是开源软件可能收获的全部好处。如果网络上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也是开源的,网络效应就会成倍的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 EVM 的网络效应如此强大:每一个未经许可加入的用户和每一行公开编写的代码,不管是为哪个网络编写的,都会提高所有 EVM 链的价值。它也提高了 EVM 与其他替代方案相比的可防御性。
如果一个协议的智能合约可以在以太坊虚拟机上执行,那么它就是 EVM 兼容的。实际上,这意味着该协议的合约必须要使用 Solidity 进行编写,或者有一个包可以将其代码编译成可以在 EVM 上运行的字节码。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zkSync,这是一个旨在降低交易成本和速度的零知识证明协议。该协议支持 Solidity 智能合约,在大多数情况下协议的代码不需要改变。另一方面,StarkNet(另一个 ZKRollup)有一个名为 Cairo 的本地语言,它目前与 EVM 并不兼容,但团队正在努力建立编译器,以便它可以在 EVM 上执行,并且团队已经建立了另一个方向(EVM -> StarkNet)的转译器。其他 EVM 兼容/原生区块链和第二层网络的例子包括 Ethereum Classic、Polygon、币安智能链(BSC)、Optimism、Arbitrum、Gnosis Chain、Avalanche 和 Celo。你可以在 Chain List 上看到所有的 EVM 兼容链。
EVM 是拥有数十亿美元支出资本的 JavaScript。它具有先发优势,所有用于推进 EVM 新解决方案的资金和资源都可以不经许可地使用和扩展。因此,在 EVM 的基础上建立,而不是从头开始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甚至作为另一个公链主网或侧链,都会变得非常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 JavaScript 是一种臭名昭著的糟糕的编程语言,但它却是第一个智能合约语言。目前试图取代它的努力(Dart)都失败了,只有针对它的转译器的改进(Typescript)成功了。网络效应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无论编程语言的质量如何,任何对可兼容性的破坏都会使取代它的尝试变得更不可行,对于 EVM 来说也是如此。
对于建设者和运营商来说,可兼容性意味着他们可以利用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
丰富的元数据、身份系统和社交图谱:地址在整个 EVM 链间是相同的,这意味着任何新项目或链可以利用与用户/地址相关的元数据来解决冷启动问题、内容来源、增加抗女巫攻击的能力、为每个用户建立社交/兴趣图谱、空投到更便宜的链上等。
一个繁荣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平台上的社区支持,如活跃的 Ethereum Stack Exchange。许多顶级智能合约区块链开发者生态系统都在使用 EVM。
Web3 构建者的工具:一些工具包括 Gnosis Safe、Snapshot、WalletConnect(以及大多数支持的钱包)、Zerion、Metamask 和 Etherscan。有许多开源的工具包,如 OpenZeppelin、Hardhat 和 Foundry。
互操作性:使用快照策略的跨链治理,稳定币和基础代币(ETH、MATIC 等)的跨层互换,相同的地址系统等。
可选性:在一个链或实例上构建的开发者可以顺利地迁移到一个更好的链或推出自己的链,而整个过程没有什么摩擦。对于正在建立那些新区块链抱有很大信心的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除了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传统企业已经抓住了建立在 EVM 上的优势。例如,摩根大通在他们自己的以太坊分叉上建立了他们名为 Quorum 的企业区块链。TikTok 在 ImmutableX 上推出了其 NFT,这是一个针对 NFT 的第二层 rollup(在以太坊上)。100 Thieves 在 Polygon 上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 NFT 空投,这是一条运行 EVM 的以太坊侧链。
其他区块链也在尝试与以太坊建立互操作性,在它们自己的链上建立 EVM 的实现。一些例子包括 Solana(Neon),NEAR(Aurora),和 Cosmos(Evmos)。
到目前为止,以太坊拥有所有区块链中最大的开发者生态系统。根据 Electric Capital 的《2021 年开发者报告》显示,Polygon 和币安智能链(也是 EVM 链)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七位。事实上,前 20 个区块链生态系统中至少有 8 个在运行 EVM。
许多区块链已经在自己的链上建立了 EVM 兼容的实现(例如 Solana 和 Cosmos),然而没有项目在以太坊上建立或呼吁建立与其他链的合约兼容(如 Move 或 Cosmos SDK)。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在以太坊上构建的顶级项目,它们迁移到非 EVM 链上的时间比 EVM 链长几倍。例如,Celo(EVM 兼容的 L1)在其主网的头几天/几周内受益于一个多功能的区块浏览器(Etherscan),一个被数百万人使用的钱包(Metamask),以及一个强大的和经过审计的多重签名解决方案(Gnosis Safe)。像 Solana 这样的区块链,或者更糟糕的是 Cardano,可能很多年都没有一个可信赖的多重签名解决方案。
一些最大的 EVM 区块链正在不断实时应用以太坊的学习成果。例如,Polygon(兼容 EVM 的 L1)在实施了与以太坊的 EIP-1559 几乎相同的提案后,已经开始销毁 MATIC。那些尝到甜头的 EVM 区块链将继续利用这一战略。
一些第二层网络(L2)正在发出信号,它们可能很快就会打破与 EVM 的对等关系,以尝试一些只在第二层网络上才有意义的功能,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以太坊的主网进行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能会进入这样一个世界:第二层网络上 EVM 的实现略有不同,并成为 EVM 新功能的测试场地。这可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打破代码的可部署性。
也就是说,只要各层之间的状态保持可兼容性,这种改变应该是微不足道的,通常情况下只要在链间数据过桥时将执行属性保持在最低限度。而且只要在另一端写一个适配器,并且状态格式在两个链之间是合理的,那么这些微小的执行差异可能不会成为障碍。这可能类似于 JavaScript 的发展,在一些浏览器支持 ES6 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一切对竞争链和生态系统意味着什么?它们需要大量的预算,并且还必须找到服务于 EVM 受众的方法。如果非 EVM 项目能快速有效地发展,那么它们的生态系统模式就能发挥作用。Solana 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挑战者,尽管它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来追赶,但它仍然缺少一些顶级项目。
此外,有很多 EVM 不能做的事情,而且会有一些只有在 EVM 之外长期才能实现的应用,它们也会推动其他虚拟机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独特的项目已经开始选择与 EVM 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Stepn 就在 Solana 上。这可能会成为 EVM 并没有赢家通吃的证据,在它之外仍然会有涌现出很多应用。值得一提的是,JS 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每年无法用 JS 在浏览器中构建的应用数量在不断减少。
Cosmos、波卡和其他区块链采取了一种可兼容性优先的方法,正在赢得有能力的建设者和用户。虽然比 EVM 生态系统晚出现了很多年,但 Cosmos SDK 享有非常相似的网络效应,但其大部分的可兼容性是异步的,这意味着它在多个步骤中会进行各种验证。直到现在,Cosmos 还没有跨链账户的相同地址(尽管这一点很快就会改变)。CosmWasm 是刚刚涌现的项目,而且生态系统中缺少如 DeFi 强大的预言机(Oracle)解决方案这样重要的机制。例如,晚了几个月才推出 JunoSwap(Juno 上的 AMM)出现了代码混乱,并不完整的问题。
像 Celestia 这样的解决方案似乎考虑到了上述网络效应,它允许以太坊和其他 EVM 链作为结算层发挥作用。这将保留 EVM 的可兼容性,但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可扩展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可能是未来几年围绕区块链主网讨论的主题。
开发者和公链竞争者应该认真考虑目前在 EVM 上构建的巨大优势。对于大多数情况,我预计现有的 EVM 链或第二层网络将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和开发者的需求,尽管他们可能需要一些 EVM 没有建立的特定功能。EVM 比其他生态系统领先多年,这将继续增加其采用和网络效应。然而,以太坊的支持者需要调和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不激发以太坊需求的前提下,不同的基于 EVM 的链可能夺取以太坊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来源:金色财经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www.tcelue.tv/)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