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的热度,在今年可谓是居高不下,风投对于web3的投资更是数不胜数,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于一整个诺大的web3,想投资,却不知从何下手,眼花缭乱的板块,轮番转换的热度更是让人难以选择。
部分来源:律动
不同的认知与选择分叉出一条十字路口。
应用派的拥趸们认为,时代变了,如今缺的并不是无人问津,如同鬼城的各类公链基建,而是真实获得用户和资金的应用,因此,下一个周期的重点在于——捕获“杀手级应用”,投中Web3的Tencent或者 Bytedance。
区块链则相反,价值集中在共享协议层,只有小部分价值分布在应用层,由此有了「胖」协议和「瘦」应用的说法。
按照这个理论,那么做区块链投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以公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广投一遍,回头来看,这个策略无论在一级还是二级都是有效的,也是过去几年中行业最大的 Alpha 所在,这个理论还凑效么?
“应用派”们认为公链等基础设施作为Alpha的时代已经过去,逐渐成为行业的 Beta,新的 Alpha 机会在于应用层。
胖协议理论本质是对协议和应用之间互动关系的总结,因为任何建立在协议之上的Dapp都需要协议的原生Token 来支持Dapp内的任何交互,并且分叉应用比分叉协议更简单。
但随着扩容时代到来,新公链/ Layer2 竞相登场,协议间的竞争催生了更低的 Gas 费用,Dapp 也不再被单一公链所绑架,可以多链部署。
好比一家公司过去依赖单一市场,不得不向当局缴纳高额的税费,直到有一天变成了一家大型跨国企业,业务更多元化,综合税费更低。
就财务价值捕获的方式而言,应用层更直接,比如,一笔链上交易,DEX 可能收取 500 美元的手续费,支付 0.5 美元的 Gas 费用,财务价值更多是沉淀到应用层。
根据 cryptofees 的数据,目前收入前十的项目中,7 个均是应用,甚至此前出现过Uniswap收入超过以太坊本身的情况,未来,应用收入超出协议将会是常态。
另一方面,大部分协议价值累积源于 MEV,诸多应用已经开始设计方法来减少这种 MEV 价值攫取。
因此,下一个周期的机会在于——超级 Web3 应用,能真实获得用户和资金的消费级应用,BAYC 等蓝筹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www.tcelue.tv/)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