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超块链创始人史兴国对谈袁煜明:区块链要如何升维演进我们才能迈入Web3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色财经小编    时间: 2022-9-22 19:17

9月5日晚,观火琅琊榜第五季第六期播出,阁主史兴国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Hyperchain 超块链创始人、中科院软件所互联网实验室前总工程师)在本期的对谈嘉宾是火链科技党委书记兼CEO、火链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袁煜明先生。

袁煜明先生在区块链领域有很高的声望,他带领的火链科技团队是区块链产业生态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服务过大量的政府客户、行业客户等。袁总长期致力于区块链赋能实体企业的工作实践,输出过很多来自一线的深刻思考。

两位大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和数字藏品、数字经济赋能实体方面积攒了深厚的内功。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火讯琅琊榜阁主。袁煜明先生曾在2018年担任过“火讯琅琊榜”第一季阁主,访谈过10多位知名嘉宾,与火讯琅琊榜结下了很深的缘分。如今,两位阁主站在各自的高峰,英雄相惜,隔空对谈。

图片

本期看点:

1.如何看待Web3未来的发展前景?

2.区块链技术下一步取得突破的点或投资机会在哪里?

3.元宇宙的未来前景如何?

4.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挑战和痛点是什么?

5.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有什么关系?

6.区块链从开发级到产品级的关键是什么?

7.实体企业能从哪些方面进行数字藏品赋能模式的突破?

8.文化出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本期访谈视频完整版可在视频号“火讯财经”点击“直播回放”回看。

对谈实录(有所删减):

第一板块:Web3、元宇宙

史兴国:

目前各大资本都在疯狂押注Web3,据 Money Control 报道,Venture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Web3 领域的融资金额已超 10 亿美元,保守估计今年全年Web3领域的投资会超过25亿美元。而 2021 年全年仅为 5 亿美元,海外的新加坡已然成为Web3的热土,硅谷的一众新兴资本也在Web3赛道飞驰;国内的阿里、字节、BiliBili等企业早已入局,腾讯、网易等也开始搭建Web3的底层生态……袁总您是如何看待Web3未来的发展前景的?您觉得区块链技术下一步取得突破的点(或投资机会)会在哪里?

袁煜明:

早在2018年底,Web3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当时我们发布的年度报告便提到Web3将是下一年的趋势,但回过头来看,这个判断显得稍早了些。一方面是Web2本身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而如今Web2的空间已变得越来越狭窄,基本上被巨头们瓜分殆尽,新赛道求索应运而生;另一方面,Web3的基础设施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在当时仍是相对是欠缺,尚未成熟。导致的结果便是Web3仍处于萌芽的状态。

随着这近几年的发展,Web3的内外部条件就比当时成熟了很多。Web2已经到了需要变革和寻找新出路的时候;Web3也已经展示了足够多的应用场景。至于您刚刚提到的,大厂、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纷纷进场,实际上是互联网行业中常见的抢占话语权的动作。新概念的出现促使从业者抢占其话语权与制高点,以期未来能够分到更多蛋糕。这导致部分既有的概念、元素在Web3概念爆火后,被归入Web3领域。一拥而上的动作中必然会有泡沫的产生。

至于区块链的未来和投资机会,在我看来,整个Web3其实都还处在初期,区块链作为Web3的底层基础设施,其各方面的需求都是存在的,相对来说,应用场景这方面的需求会可能更加强烈,更有可能是当前的一个主要突破点。

尽管客观而言,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基础设施都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和问题,肯定也还有很大的空间,但可能更为迫切的是,大家希望行业能出现爆款,能够被广泛认知和应用,有有较大社会价值的爆款应用。

史兴国:

确实,就像您刚才所说,Web3概念早已存在。如今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抢占话语权,因为毕竟行业里头已经关注这个话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Web3在早期发展时并未形成共识。

所以Web3概念实际上出现的很早,但是,以今天的Web3的内涵与外延来概括Web3,却是最近大概一年内甚至半年内才出现的。

所以从某个角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将Web3看作很多人想象中的一种线性演进。但事实上,我觉得这种想法可能仅仅是因为习惯使然。Web3本质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演进。

线性演进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互联网带宽,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通过数量增加,持续向前推进,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Web2到Web3更像从固定上网到移动上网,这便不是线性演进,而是维度的增加。从固定PC到移动的个人个体,既增加了位置的维度也增加了个体的维度,使得整个网络生态变得活跃起来。

所以web3.0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如此,它也是增加了一个维度。从我的角度来看,Web3增加了一个叫“个体权益”的维度,或者说价值维度。

就像Web1时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如今的Web2时代,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扫码付款、扫码出行,在需要拨号上网的Web1时代是无法想象的。这便是非线性发展所造成的感受,你可以大致感受到演进方向,但很难讲出具体的应用模式。我通常将这种发展过程称之为升维演进。

一旦我们真正进入Web3时代,其应用势必会像Web2一般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到时候,我们的个体意志、权益可能会更明确,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小众群体,可能也能获得更好的服务。人们对价值消费的比重呢,可能将大于价格消费的比重,大平台的蛮横和任性,可能也将一去不返了。

不过确实像您所说,我也认为现在的区块链技术还非常原始。原始到什么程度呢?现在的区块链处理速度、能力和扩展性上都仅仅只达到了企业级别。也就是说,当某一组织使用区块链的话,其性能还算够用,但当你真的把它推广到互联网级别的时候,你就感觉它明显不够用了。

而且以区块链特性,我们还很难用并行的方式来扩展,很难像普通互联网应用一般通过增加数计算机的数量或者提升算力来增强其性能。

要打比方的话,如果Web3的区块链的需要是需要一辆汽车,但现在的区块链实际上还相当于一辆马车。

所以,近期也不少Layer0的项目受到了很大的关注,Layer0的项目便试图要以互通的方式,来解决区块链互联的问题。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投资机构也开始关注这样的赛道。此外,为了解决Web3对区块链性能规模的需求,该赛道上也有不少新的项目。由此可见,大家对于区块链在Web3时代下的尴尬是心知肚明。

而我们这样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团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今天看到大家都涌到这个赛道上来,我当时还比较欣慰。只不过,区块链下一步还是需要有大突破,我们觉得区块链下一步突破,应该不能再是这种小打小闹的东西,不是某个ERC标准、某个跨链桥,这对解决Web3时代的需求是没有意义的,Web3的需求既然是史诗级,那其需要的突破也必然是史诗级。如果说元宇宙的话,那对于其区块链底层的讨论将更为具体。因为它要实现物理世界级别的映射,到时候它上面所承载的东西可能要远远比Web3更广。

相对而言,Web3让大众在理解过程中,还有Web2来作为参照,可是元宇宙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在理解上就有一种无形的朦胧感。

经历了2021年的“元宇宙元年”后,今年元宇宙概念逐渐遇冷,就连Meta这样的元宇宙概念股龙头在今年上半年曾一度股价下跌了 40%,创下该公司在过去18年的历史中最大跌幅。而随着加密货币熊市到来,元宇宙概念更是雪上加霜。一些人在担心元宇宙泡沫是否会破灭。但一些知名机构对元宇宙的前景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彭博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测,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袁总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您对元宇宙的未来前景是如何判断的?

袁煜明:

我也觉得元宇宙相对于Web3来说,可能它的定义是更加不清晰的。此前便出现过多次分享会中数位讲述元宇宙的嘉宾,发现大家聊的元宇宙都不是一回事的情况。各个产业所认知的元宇宙都不太一样,在我看来,这也是导致了大家对元宇宙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的原因。比如Meta打造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它的VR设备,这其实代表了它在元宙领域的最主要的一个产品和业务方向,就目前而言,Oculus虽说在出货量方面增加了不少,但还是未能填补研发宣传等带来的窟窿,短期内的确没法支撑其体量与估值。

这也说明VR为首的感官沉浸方向呈现了一定程度的遇冷。那么至于您刚刚说到,彭博、普华永道等机构所预测的元宇宙的未来估值,这一可能性取决于他们是怎么样定义元宇宙的。正如您形容Web3发展的“升维演进”,某一重大突破或一段时间之后,指数级的增长将会出现。

到时候的元宇宙,有可能是基于这个VR/AR的感官沉浸;也有可能它是基于区块链底层而形成的价值互联和体系规则,让大家能够在这个体系规则里去生活、工作;也有可能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相比目前更为可信便捷的商业活动,商业机会就此井喷。当然未来的元宇宙和目前很多公司所想的,和这些预测机构所想的元宇宙很可能不是一回事。

总的来说,我相信元宇宙未来将衍生巨大的市场空间,只是元宇宙的具体发展路线,就全球来看都存在巨大分歧。在我看来,基于区块链作为技术底层支撑的元宇宙应该更加有前景。

包括我们之前讨论的行业内对话语权的抢占,出于其迫切性,导致目前已有一批公司铁了心要钻到元宇宙中,例如Facebook非要改名为Meta。在我来看,Web3也好、元宇宙也好、区块链也好,实际上是同一方向的不同叙事方式。区块链是从技术工具叙事,Web3是产业形态叙事,元宇宙则更多的是从用户的使用感受的角度。

您刚刚提到,“如果Web3的区块链的需要是需要一辆汽车,但现在的区块链实际上还相当于一辆马车。”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www.tcelue.tv/)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