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百家乐之职业赌客法!(转)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生如赌
时间:
2023-11-16 04:25
标题:
百家乐之职业赌客法!(转)
经过深入仔细的研究,终于悟明了此“绝世之法”。赢了大家高兴,输了只能怪“得到睹能”了。
6 N5 G8 l4 T/ Q% y
\1 A0 V2 d' i* C+ v# I2 p
此法专打庄。20把之内,如果有一把连就能盈利,不记抽水。要记的话,多押几个。赌人的方法系先把二十口分五个程序,即系每四口一个程序长买庄,如遇开庄就起孖,下面按一个基码算第一个程序:四口开出来的结果有 1长庄=二个孖宝=+6 三庄一闲=一个孖宝=+2二庄二闲=一个孖宝=+1 一闲二庄一闲=+1 二闲二庄=+1 庄全输=-4 单跳=-2 一庄三闲=-2。第二个程序:如果第一个程序全输,共4码。起打基码一个,如遇开庄就打4个。这样如果有一个连就赢了全部输的,还赢了一个基码。第三个程序:如果第一,二个程序全输,共10码。起打3基码个,如遇开庄就打8个。这样如果有一个连就赢了全部输的,还赢了一个基码。第四个程序:如果3个程序全输,共22码。起打6基码个,如遇开庄就打17个。这样如果有一个连就赢了全部输的,还赢了一个基码。第五个程序:如果4个程序全输,共46码。起打12基码个,如遇开庄就打35个。这样如果有一个连就赢了全部输的,还赢了一个基码。如果5个程序全输共输94码。100码本金还余6码作路费回家。我相信这个蛀蚂分配技术是最最佳的。得道睹人,不反对吧?各位还有其它的蛀蚂分配技术吗?
, H. r( Y/ f: r! t$ d& V* n
0 _ w% g, P( [* M# b+ ]% {
百家乐之职业赌客法
( n0 V I$ a- l- o% I
正确法是:
" N; u) {, I, o
; q( o" d* A) U2 q5 S4 A* m
第一口用一个基本码买B,
1 E9 p5 W, x0 {- l5 r; C0 R+ K
' X5 I! @- R- v
如输了,第二口用2个基本码买P
# b/ S, P4 k4 r; ~4 P+ X8 ^ Z- e
7 m6 {/ f7 c5 ]% t4 T
如再输了,第三口用4个基本码买P
, z7 b7 C4 c4 n! l- ~0 R" U3 {
9 B* ?' X% ~% z, I) E- }2 I
如又再输了,第四口用8个基本码买P
6 c3 l; X A3 p6 z
6 R7 R- N" i1 L% @
以上任何时间赢了返回第一口
" @4 d) t3 G2 m
! o3 [1 L0 {4 x& y
BPPP 或 BPPB 其实差不多,都是对付长连或单跳。
6 X# M/ ^. x, ]
' ~1 }) e- J/ j6 G2 U( s
只是BPPP比较易记,以免出错。尤其当你在快开的地方赌。
7 R6 {1 O- @, H0 ?6 Q5 D' b
/ w* j3 W4 V2 o/ {7 r
一开始时用2000作基本码, 注码法系直1,2,4,8
0 \; Z k! M6 ?: t0 e
, J% j, F" Y# g5 u0 i
后来多次第3式先得(即8000),转注码为1,2,3,5,9,如第5式先得(18000),下一注行第4式(即10000), 再下一注不论结果返回第一式。
7 u' j& m' k1 U; Z9 v
T: v& H# Q. ~& j) ]- E. B
当晚转注法后不久开左条长庄, 中7-8口第一式(2000一口)累积有大约3万7到走人。全程大约一粒钟﹖
( n; }5 V% ~! H8 j
. `1 p' f3 ~$ q9 |# Q4 @2 }" i0 x+ Y
- a7 Z. Y& L+ o, _% {. K
作者:
百战
时间:
2023-11-16 09:07
百家乐我是经常搞的
作者:
22301
时间:
2023-11-16 11:00
这个方法也是可以去学习起来啊。
作者:
rainwang
时间:
2023-11-16 16:12
我没有成为职业赌徒的理想啊
作者:
爬格子的瘦书生
时间:
2023-11-16 16:53
职业赌客,也是经常能够赢的
作者:
赚钱小样
时间:
2023-11-17 10:45
这个职业的话也是不容易的了
作者:
爱美的女人
时间:
2023-11-17 12:25
百家乐的一些打法也是分享还有空
作者:
舞出精彩
时间:
2023-11-18 13:30
怎么看这个职业赌客法的啊
作者:
如梦的生活
时间:
2023-11-19 21:35
也是不错的一个办法的了吧
作者:
yubuluowang
时间:
2023-11-21 14:25
职业的赌客玩法真的不错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www.tcelue.tv/)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