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v# A' v! I5 S# `6 D! e6 i ; }* k* T( [0 |( L0 p德清新市居民 李晓贤:如果说我不用思考,我就能够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的话,可能他的学习的这种内驱力,学习的这种兴趣会慢慢减弱。6 z) i. O: F M: P
" c9 n, l$ e7 O) v% V+ V8 m2 P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AI,提高效率。 ) h! \6 ]& |3 e! H8 \) i- R8 H: u/ S9 v$ `: q
上海市民 邵女士:我挺支持的,他以前比如说有一些碰到一些不会的题目啊,他要么就问同学,要么就问我。现在有了AI以后,他可以输入进去之后,很顺畅的、很快速的一些解题的思路、过程,全部都展现出来。 % K' p4 W7 z6 \ x& }1 B0 ~- x 8 [# O+ ]5 h7 J% l y9 u: D长沙学生家长 张邹枧:现在学生缺的不是别的,就是缺时间,对不对,效率越高,他的时间就花得越少,那么他所获就会更多。" J& {$ b' u+ t1 y3 n
) Y: X, M' a9 [" A
增强过程性评价 别让孩子“脑袋空空”2 b4 w8 f, u" Y* }; `. u# k. z' d
- l* t- ] ]7 Z8 Z2 Z6 ?在实践中,也有老师发现,对于人工智能内容中的错误信息,学生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辨别。那么如何既能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又可以防止被AI带偏,就需要学校的干预和引导。而如何避免孩子依赖AI来抄作业,让思维不被代劳,也需要家校共育。第二个问题:如何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学生学习?专家指出,用AI辅助学生学习需要家庭和学校合作,在使用前就制定好共同遵守的规则。而在孩子使用AI过程中,不少相关从业人员认识到,不能搞“自由落体”,必须始终关注整个过程。" ^% h9 v W W# I
/ j( c+ F. N8 ]2 U9 t$ s Z2 a& z% s4 r7 j* a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副校长 李东:我们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AI幻觉,AI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知识性的错误,因为它逻辑性是比较强的,对于学生来说,他可能没办法来辨别这个知识是有问题的,那么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介入,我们来进行溯源。 " |7 E/ W. ]7 O% `$ @. W ]; i" C/ ]1 W, m ! M! c! Y |- o( i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亮:比较避讳的就是把这个任务布置给孩子,孩子把它交上来,中间是个黑盒黑箱,孩子们怎么用怎么弄什么都不知道,老师也没有充分给予指导,孩子也没有得到过程中的关注,也没有问题的反馈和迭代更新,对孩子下一步使用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要求和规避的地方,也都是一个“盲盒”。1 ?& h8 O7 ~7 p$ t1 j! m# x1 ?
; @+ A2 l- Y( v! E g
0 Y/ d7 }& z4 ~7 K) A
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健康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王俊升:我们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在检查作业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家长和孩子对于某个问题都拿不准,那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AI作业助手,使用完这个AI作业助手以后呢,还得和孩子聊一聊,你的思考是什么,让孩子打开他的脑洞。* A4 j! y3 K G* j& w" V! R: ?
3 u: r1 ` Z9 n# K
5 q* K# |$ |; Z如何用AI开脑洞,而不是代替孩子思考,如何用AI长本领而不是丧失本领,教育专业人士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N+ N- q e, u6 Z" w W. b( E. t1 ~1 m7 m# Q2 v
北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熊永昌:未来评价模式的改变,加强过程性的评价,表现性的评估,我们的评价是基于学生你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现场的一些表现,其实人工智能没法去替你去现场表现。我们做一些规定,哪些是你要去动手做的,哪些是不能让你去用人工智能完成的,去把作业分层分类,最后出一些标准性的东西,学生用AI去做作业的事,他就会慎重,我们也加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8 U1 ~9 u: x) {; k3 P* m( u&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