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8 @+ w. N" e! w6 D3 i 2.3 蹴鞠的比赛方式* Z" P) c9 `& I1 U' t$ k
2 X4 \4 {; I: g8 ]
2.3.1 双球门的直接对抗 ( [" r: p+ U+ ?1 V+ L+ ]/ ?* f; T; g/ _
汉代的球场叫鞠城,《鞠城铭》是镂刻在球场奠基石上的铭文,一共只有十二句:! p0 s& D$ }* l5 n" C* ^( M# ?. U: T
2 P% [; h6 ?* n' n3 N( ^
鞠 城 铭 0 g' L$ g' {4 U: z- b8 f% F0 i: ^ r) c9 ~4 K2 g/ R* {2 o 员鞠方墙,放象阴阳。 0 w' k0 A7 e( m6 T; o# o' ]- n8 W( _7 M. Y
建长立平,其列有常。/ j" J, s6 o$ p! h7 a0 A
0 q( W$ y! c! ~1 X- z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 r" f+ M6 x9 ] * k. ^9 s7 ~9 n5 J4 v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1 G- \$ @& W9 ?5 D* h d: ]# L3 @5 p0 K/ C
不以亲疏,不有阿私。9 T% c0 E, [' A
; ~; i: x% z: D. c* l# ?7 ^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2 h& ?9 ]7 Y0 ~2 ?0 L0 j2 B
0 ?- ?0 R' K( z7 R9 z" b5 e; E 汉代的蹴鞠场称作“鞠城”,四周围有矮墙,球门称作“鞠室”,象座小房子,每边六个球门,十二名队员上场比赛,有正副裁判执法,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是主要的军事训练项目。: O. P1 w4 C, x& \( N2 ?3 g
1 o. i) k% a8 R q) c 已故体育史学者唐豪先生根据汉代蹴鞠史料,绘制了一幅《汉代宫苑内校阅蹴鞠竞赛示意图表明汉代的鞠城四周有墙,中间有检阅台,一边有六个球门,球门前各有一人防守,场上一队有六人进攻,这个图能够表现汉代双球门对抗方式的基本情况。但也有缺点,如检阅台不是“左城右平”,鞠城不是正方形,鞠室不是“屋势如鸟翼”,场上缺少裁判等,但作为了解汉代竞赛蹴鞠的参考还是可以的。 % c) C" }0 J1 C q& _: T; L$ ~, x d n- r8 m" ]2 w# g
2.3.2 单带球门间接比赛: T( d% i) [+ Q
5 E7 B9 `3 t0 k 唐宋开时,出现了中间隔着球门的间接对抗,球门设在场地中央,两根高高的竹竿上结一网,网之上部留一直径为一尺左右的洞,装饰华丽的球门,称为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 3 N# K8 F i3 a" G) ?. `0 W! {- f* T4 _# m0 a/ s. }
双方簇居队员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双方各七名队员上场,设正负两名裁判,其余队员分列两边。双方的比赛规则大致是这样的,开球后球不能着地,着地则输一筹,把球度过球门赢一筹。双方蹴鞠队员角色和职责都非常分明,球头的职责是专门把球度过球门的风流眼,其他队员如正挟、副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都采用各种解数保持球不着地,并为球头创造度球的机会。对阵双方一般分为左军,右军,上场人数不等。 0 Q4 \3 Q7 V, S8 U9 t 9 u, Q7 w+ `* H2 v7 j0 t. r 比赛可以进行三局五局不等,一局叫一筹,“略胜一筹”,“拔得头筹”。7 E1 V0 s$ ~' P
: O5 Y4 |9 d1 H. D 2.3.3 无球门的蹴鞠比赛――白打( U. r' D. E4 r! u# |
! a4 m M: I0 p5 i% M4 m0 \ 宋代还非常盛行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形成整套花样和动作,使“球终日不坠”。由比赛射门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不用球门的散踢俗称“白打”,白打除了用球之外不用其他器械,场地也极为简单,只要一块平坦的地方,一般选择在风景幽静的地方,白打踢法强调的是花样,引人兴趣,开展的比较广泛。白打踢法可以一人独踢,两人对踢或者三人或更多的人轮踢。 - J& D( a7 t& z4 [7 C/ }) F* h+ L7 |8 _ y9 c8 W
2.4 民间足球组织,“齐云社”或“圆社” E. H: x/ [; R6 X$ j% ?0 k3 ]; Q/ b1 O4 I) W
宋代,踢球的艺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团体,称为“圆社”,专门推广蹴鞠活动和比赛。 3 D- Q- b. U$ n+ S* B; k/ D9 J5 k: G! i( E4 o. Z
当时的民间还出现了足球组织,时称“齐云社”或“圆社”。; L4 o4 V/ u3 W" x
3 r" v$ i- r) {- O 据《蹴鞠谱》的记述,该球社在京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流传着“若论风流,无过圆社”,“人都道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这些话都是对球社的反映和称誉。参加球社的人,要遵守社规,如不许做“人步拐、退步踏;人步肩、退步背”等危险动作。还规定“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提出了踢球时应注意运动卫生。; B5 q- \. f" M# Y; E
C+ E' a' W1 W0 L 2.5 蹴鞠的服饰, g$ F4 o3 m- t5 I3 C+ U# e5 o/ @
- o5 Y% ~6 ]& i
看出图中玩球的人的着装有以下特点。 ( z: C% Z2 S1 \3 `( `" e1 A$ B, n% T
1.在服装的选择上,注重实用性,选择结合竞技运动的圆领袍,并把前襟掖扎起。宋代李公麟《五马图》中所示,此种“袍”掖扎在右胯,利于骑马、射箭等剧烈运动,能够充分解放四肢,扩大四肢的活动范围,配合四肢的柔韧度,符合蹴鞠运动的需要。9 x8 u/ T3 G/ W+ a) U) i( q
$ H8 I: P9 Y3 Y' c8 [ 2.在局部造型设计上:如“交领”和“团领开敞翻折”都是在领部形成“V”字的造型。从功能上讲,“V”字造型,一方面便于颈部运动,另一方面剧烈运动时宜于散热。 ( l7 m/ U* e9 r0 [% b8 i {( e: c& Z9 E& U+ y! U, L
3.在配饰的选择上采用交脚幞头、幅巾等帽式包裹头部,将头发束紧,以防头发散落妨碍运动。, E! V6 z4 N; i! v* o! A' u% `+ }
" g( c- D9 O: K8 V- w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