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d' h4 Y/ e/ m% J- ]1 [, H, W " _( v5 p' A2 V- ^% y8 p* z 一、麻将概说 * @ c& ^& o7 e0 T( l7 f/ \0 p3 A 麻将源于天朝古代的博戏。天朝的博戏,发轫极其古远。它在任何时代,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一直是游戏王国中的“名门望族”,经数百年繁衍生息,蔚为大观,不绝不灭:博戏主要有一大主流、两大支流汇合而成。一大主流是以骰子的来龙去脉为标志。骰子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两大支流为诗牌和叶子戏。当骰子以及由它的发展而带来的种种博戏演进到唐宋时,忽然奇峰突起,出现了叶子和诗牌。叶子戏一旦出现便势不可挡地迅速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已登上博戏的霸主地位,由叶子而演变出来的各种牌戏流传于大江南北。而诗牌~项,至宋代已发展为“宣和牌”。到了清代中、末叶,以纸牌为基础,吸收骰子与宣和牌中的成份,杂交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牌戏——麻将。麻将一出,立刻风靡了全社会。 7 l, e7 \$ L: Y& g$ H2 a- K% X" B, ^$ ~$ x' p
二、麻将溯源" B% \: _6 R. h7 ]) B! Z6 s
麻将是我国古代诸多博戏的集大成者,它是骰子、宣和牌和马吊纸牌相结合的产物。其来龙去脉,制为一图。' u, o* s: d/ ]7 L" m! Y# q
麻将,亦称“麻雀”或“雀牌”等,乃正宗国粹,自问世至今。一直是最受欢迎、普及率最高的文娱活动之一。放眼神州大地,无论是在南国还是北方,乡村还是城市,四人围坐大摆方城之情景随处可见,八手忙碌吃碰洗排之声音不绝于耳。真可谓中华大地一大景观也。 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或“雀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正宗的国粹。打麻将是我国国粹中最普及的一种文娱活动。麻将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相传,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昌乐县)有个叫张遂的人,自幼聪明过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一行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等方面有过杰出贡献。公元722年前后,一行和尚曾编制一套供人娱乐用的纸牌。“纸牌”规格为:宽3.5cm,长15cm,上印万、索、筒的图样。后来又增加了类似东、南、西、北、中、发、白的七种牌。5 C! @) H: P; O) h! F1 K% o9 T
4 [( T& ^/ s8 _+ h' q5 f; u" W
考麻将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1200余年。相传,唐朝武则天秉政时期,魏州昌乐(今属河南省)有名张遂者,自幼聪颖过人,后出家为僧,取法号曰“一行”。一行法师六根清净,心无杂念,终日苦苦冥思,参悟万物机理,于天文、数学等方面多有建树,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但佛门虽然清净,却又难避寂寞难耐之苦。为解除僧人平时之孤寂无聊,约在唐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前后,一行法师特编制一套纸牌,以供娱乐之用。其宽二寸,长五寸,上印万、索、筒等图样。后复增加东、南、西、北、中、发、白等七大种类,麻将形制初备矣。另有一说,麻将是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整合、发展而成。发明者乃元末明初学者万秉超,因崇拜水浒英雄,故以108张牌隐喻梁山108将。时至清代咸丰年间,宁波人陈政钥改用竹骨材料并详定游戏规则。政钥,字鱼门,号仰楼。拔贡出身,熟谙英文,以功叙内阁中书,加三品衔。因酷爱马吊牌,故而深谙此道。有感于纸牌诸多不便,于同治三年(1864)改造马吊纸牌为竹骨麻将。于麻将之大行于神州,功不可没。 9 N6 p' G5 i; l2 M/ k( W; V3 a" d; ^# T' M* u
考万、索(条)、筒(饼),皆为古代货币单位。筒者,铜钱也,即外圆内方之铜币;百筒为索;而百索为万。麻将万、索、筒,本身是古代货币量的概念,筒即是铜钿(外形圆中间一个四方孔的铜质材料所制),一百铜钿相串而成一索、一万即一万个铜钿,即一百个索之和。由于纸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难以理顺;在娱乐过程中对看来讲更是个障碍,故如何克服其缺陷成了当务之急。硬质材料取代原有纸质材料后,纸牌便逐渐失去主流地位,但并未销声匿迹。后随着时间推移,制牌材料又逐渐由由竹片、骨料发展为当今的硬塑料或有机玻璃,麻将面目焕然一新。但在一些边地或农村,至今仍有纸牌麻将存留。 5 b! b8 z! }0 I, p . a! v' s; W f) t% A# L# G 实际经验给予人们以启发,应以硬质的东西来代替纸牌。于是,纸牌的图案被刻于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质牌出现了,从此“纸牌”这一称谓便销声匿迹了。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制牌材料逐渐由原来的竹片、骨料,直到发展成为今天的硬塑料与有机玻璃。6 y/ a( z6 u6 x7 ~( \9 H2 j
& E2 H7 X. {' T! W9 y- @
麻将是我国历来在娱乐场中的一个传统节目,娱乐者在其过程中必须“眼观四方耳顾八面”,采用守已顾彼,灵活机动的战术。从社会功能角度考察,打麻将益处颇多,对老年孤独症和多种慢性疾病,对调节神经紧张等,皆有缓解作用。《论语》有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由此可见,孔老夫子亦认为“博弈”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惶惶不可终日者多矣。特别是对于年长者,体力脑力皆在逐渐衰退之中,疾病增多,不免有日薄西山之叹,孤独忧郁之感。虽有养花钓鱼可修身养性,打拳散步可舒筋壮骨,然于心志之磨砺、脑力之保持,人际之交流,实属无补,总会觉得缺少什么。忧郁之情常有这对身心健康无疑是很有害的。如果几十个人聚在一起适当打打麻将,换言笑语,交流感情,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悠闲自得地玩玩麻将,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而若有数人相聚而行方城之戏,其间欢言笑语,尔碰我吃,其乐融融;胜负难料,却总有希望,让人心系未来。不分男女老弱,无论贵贱贤愚,规则划一,地位平等。日出三竿,兴致正浓;月上柳稍,流连忘返。于排遣孤独,消磨时日,效果甚为彰显。因此流传甚广,经久不衰。时至今日,麻将不止纵横于海内,并传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远达欧美各地,所向披靡,势不可当。故盛传至今不衰,且广泛流传欧洲、东南亚地区,日本更为盛行。4 o" R6 [+ q8 U) n# Y
( \( _) A r. [6 R+ A2 E* J L 游戏乃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缩影。麻将之游戏规则,集中折射出天朝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四人两两相对,安坐桌前,依照顺序,分别取牌,既先后有序,又机遇相等。不同于西方扑克牌之二人结为一伙,相互配合,麻将是以个体为单位。吃牌时,上家先于下家,体现出天朝先后有序的社会规则;上家可截下家,体现出“势”的显著作用。而下家也可碰吃,体现出在特殊情况下“弱势亦可战胜强势”的文化理念和变化莫测的世态国情。; Q* H% R# _) O+ X" C
: w* q7 L5 N; R7 p7 s; ]* V6 z* S 打麻将者在游戏过程中须“眼观四方耳顾八面”,守已而顾彼,机动而灵活。若思取胜,既靠技巧,亦靠运气;三铲一则常有,一铲三却不易。今朝你赢,明日我胜,若人员固定,持之以恒,则多有时来运转,交相胜负之情况出现。表现出世事无凭,风云变幻的人生意境。 3 `+ n N& v- h6 d' O2 G g; u" M6 n( `* I3 n7 A. x k/ ?- q
麻将技法,可体现出国人的智慧。讲究看上家、盯下家、防对家,除根据自己拥有之牌决定基本打法外,还要判断其他三人牌情状况,以决定跟牌、出牌、钓牌。及时预见、推测牌情演变,判断形势利弊,是能否之得胜利的关键。麻将看似简单易学,只要智商正常,一般数分钟即可上阵。但如何打出智慧,何时可吃,何时可碰,何时喂吃,何时喂碰,有时甚至要故意放炮喂和,以避免更大损失,则可体现出技术之高下,学问之深浅。度势审时,当机立断,属高手一大工夫,绝非凡夫常人可精当掌握者。因此,麻将既是对人预见力之检验,亦是对人判断力之考核。且兼具形、声、色、触等感觉之美,因而对牌家极具吸引力,常使得此辈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V) x+ M. _) m( e; ?
) i8 e4 G) `& X& `+ B: y 从文化角度言之,麻将规则,可折射出国人的处事风格与理念。欲取得胜利,就必须看住上家、盯住下家、防住对家,而欲出纳得体,进退有据,则须揣度他人手中牌势,知己知彼。体现着国人注重人际关系,上下沟通,左右逢源,瞻前顾后,首鼠两端的行为特点。不似西方扑克牌之两两结对,阵线分明,麻将思维讲究既单打独行,又相互利用,体现出天朝传统文化“合而不同”的精神,也折射出国人阵线不明,兵无常法,忽视合作精神,强调个人作用的个性取向。而有用之牌保留,无用之牌弃之,更体现出在国人心目中将人分为有用、无用,高低贵贱分明的思维方式。有用者则奉若至宝,强势阶层总被倾心关照;而无用者则不屑一顾,弱势阶层常被弃之不惜。; S8 {3 A( g; J! [& X1 o
) Q6 z! P0 Q+ y 麻将高手,最忌放炮,宁肯自己不和,拆牌苦打,亦万不可将别人可能需要的炮牌打出。这是“先保自己生存,再谋发展,而不可给对手机遇”思维的集中表现,可与国人“崇尚个体能力,而忽略协作精神”的现实相互印证、异曲同工。 & a2 g0 M8 t5 [' @# T |0 K% }8 ~- I5 O& P4 c$ l
麻将运动在我国广大的城乡十分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麻将运动的客观存在是当今天朝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3 p+ g0 h4 I; I6 x: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