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j6 B7 P0 X" I. K' I! N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加快构建稳定币监管体系,推动其从早期的模糊地带走向制度化治理。欧盟则率先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将稳定币归类为电子货币代币(EMT),实行统一的许0 i% G: e0 P d$ q1 g9 H2 N% `
/ D, ]5 {" a) @1 c可制与透明化监管;美国通过《GENIUS法案》草案及州级监管机制,提出禁止无牌发行、实施100%储备等核心要求;香港率先落地的《稳定币条例》,通过“发牌+沙盒”双轨模式,为全球树立了合规试点 ' i* R8 [# T5 E7 S , ^0 e4 z- }6 H5 y; Y标杆;新加坡、日本等地则选择相对开放的路径,在明确监管边界的同时,支持金融科技公司和支付机构开展创新试点。尽管各地区政策框架各有侧重,但总体方向趋同:在保障金融稳定与用户权益的前提' g+ P. M4 R# K2 }! q; N6 E, R4 ^' H
5 H0 @6 ~ g- w下,为稳定币的健康发展营造可持续的监管环境。7 V4 w e" ^& i# U
: |5 C4 V* {6 j0 m7 B- r! D) b, I9 H * {* N: R( D* P7 D+ D. i 5 w. ~0 v# L. @ T5 V0 ~ 随着各国稳定币立法的加速推进,全球范围内正逐步显现出几大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否会形成统一的国际监管标准,成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包括国际清算银行(BIS)与金融稳定 ; G/ G- w% |7 b" h0 [; O, ]9 y. K( h' z1 y H% k
委员会(FSB)等全球机构已在推动协调框架。其次,未来可能出现“稳定币评级”制度,由第三方或官方建立风险分级体系,帮助用户识别“优质稳定币”。第三,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关系日益紧2 k L7 f9 P# m, j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