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DeFi潜在80亿美金的雷,现在只爆了1个亿(转) [打印本页]

作者: caoch    时间: 2025-11-8 01:17
标题: DeFi潜在80亿美金的雷,现在只爆了1个亿(转)
基金经理,这个在股票市场曾经被信任又被祛魅的角色,在 A 股火红的时期承载着无数散户的财富梦想。一开始,大家都在追捧名校毕业、履历光鲜的基金经理,认为基金是比直接炒股风险更小、更专业的存在。
. E. f% w9 N: g; H0 |- z
( Z' J4 j7 a- _7 i  _然而,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们才意识到,所谓的「专业」并不能对抗系统性风险,更糟糕的是,他们拿着管理费和业绩提成,赚了是自己的本事,亏了却是投资者的钱。+ S- g! t- ?% K! o' b7 v% [
; T- j, p) r4 I" g% O

0 a7 T/ h1 m5 X: s8 i如今,当「基金经理」这个角色以「Curator」(外部主理人)的新名字来到链上时,情况变得更加危险。
, r6 L/ R6 s  s/ K1 y/ _! C2 M8 N8 R( @+ @) a
他们不需要通过任何资格考试,不需要接受任何监管机构的审查,甚至不需要披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3 G2 B( ?- d& t+ U- ?+ P3 d+ j& ?. k% z* Y0 v
只需要在 DeFi 协议上创建一个「金库」,用高得离谱的年化收益率作为诱饵,就能吸引数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而这些钱去了哪里,被用来做什么,投资者一无所知。
: G: Q' F5 i4 B$ L$ s9 h2 {
) b. W8 u% }  N8 Q* @9300 万美元灰飞烟灭
+ F( I. f+ |1 U& O5 g- O2025 年 11 月 3 日,当 Stream Finance 突然宣布暂停所有存提款时,一场席卷 DeFi 世界的风暴被推向了高潮。8 f% i5 y! E- K" R/ |& Z

+ J; l$ v0 C, Y8 P; {隔天官方放出声明:一名外部基金管理人在 10 月 11 日的市场剧烈波动中爆仓,造成了约 9300 万美元的基金资产损失。Stream 的内部稳定币 xUSD 的价格应声暴跌,在短短几小时内从 1 美元崩溃至最低 0.43 美元。  X1 o' ^6 U1 n! c  H6 M! X

- ]( F/ `3 b  Q! g这场风暴并非毫无征兆。早在 172 天前,Yearn 的核心开发者 Schlag 就曾对 Stream 团队发出警告。在风暴眼中心,他更是直言不讳:
% I! c5 j2 z& F* b8 k2 W6 e( f! K" M3 v; ~$ N: r7 i
「只需要与他们进行一次对话,以及花 5 分钟浏览他们的 Debank,就能意识到这将会以糟糕的结局收场。」
' B  F! b; n" _' o
0 D4 u9 c! \  S2 ]0 T* yStream Finance 本质上是一个收益聚合的 DeFi 协议,允许用户将资金存入由所谓 Curator 管理的金库以获取收益。协议声称会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各种链上链下策略中赚取收益。3 V: ~& `7 Q6 K
! p: w9 _" n2 r
这次暴雷由两个主要原因导致: 一是外部 Curator 利用用户资金进行不透明的链下交易,其仓位在10月11日被清算。, o# _3 d; x6 p6 `8 T6 B. _
) j5 `7 w9 r1 ^8 k, n8 M0 u3 v
二是链上分析师进一步发现,Stream Finance 还通过与 Elixir 协议的 deUSD 进行递归借贷,用少量真实资本撬动了数倍的杠杆。这种「左脚踩右脚上天」的模式,虽然不是亏损的直接原因,但也极大地放大了协议的系统性风险,并为后续的连锁崩盘埋下了伏笔。
8 H( n/ d, p; V# t7 H, ~9 \0 q' H
- s4 H4 N+ m3 L" Y这两个问题共同作用,导致了灾难性的连锁反应:1.6 亿美元用户资金被冻结,整个生态系统面临 2.85 亿美元的系统性风险,Euler 协议产生 1.37 亿美元坏账,而 Elixir 的 deUSD 有 65% 由 Stream 资产背书,6800 万美元悬于崩溃边缘。, o. t& X, |: a/ }; l/ E) V5 O# r  V

5 r& j0 W1 d2 \$ x4 w2 ?那么,这个让资深开发者一眼看穿,却仍然吸引了超过 80 亿美元资金的「Curator」模式,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一步步将 DeFi 推向今天这场系统性危机?8 }2 `1 ^8 Z( j: R# c0 H

/ i: b6 T; b1 \4 tDeFi 的致命变形
! d/ K5 O5 L5 t' ~9 o, Y8 M要理解这场危机的根源,我们必须回到 DeFi 的原点。$ T: i! Y1 L4 y. E

* Y0 \# t' t4 F% ^( m' G以 Aave、Compound 为代表的传统 DeFi 协议,其核心魅力在于「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每一笔存款、每一笔借贷都得遵循写在智能合约里的规则,公开透明,无法篡改。用户将资金存入公共资金池,借款人则需要提供超额的抵押品才能借出资金。6 C9 ?  t! d' j5 n: z
  S9 `# e% d8 Q! i+ [( M  c
整个过程由算法驱动,没有人类经理干预,风险是系统性的、可计算的,比如智能合约漏洞或极端市场行情下的清算风险,但绝不是某个「基金经理」的人为风险。4 R1 z4 P' o- H; T2 ~7 z1 D8 w' [
) g* k/ @+ E  m  x- J5 r( k
然而,这个周期,以 Morpho、Euler 为代表的新一代 DeFi 协议,为了追求收益率,实行了一种新型的资金管理方式。它们认为 Aave 的公共资金池模式效率低下,大量资金被闲置,无法实现收益最大化。
! o8 F, X$ a; X2 x- C3 Q$ h4 @, L) g/ g3 n
于是,它们引入了 Curator 模式。用户不再将钱存入一个统一的池子,而是选择由 Curator 管理的一个个「金库」(Vaults)。用户将钱打进金库,Curator 则全权负责如何用这些钱去投资、去生息。' K1 d2 e9 c. |( S6 f0 T9 e( t

/ n( }1 J! y2 s# \. X! n( I这种模式的扩张速度惊人。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目前,仅 Morpho 和 Euler 两大协议的总锁仓价值就已超过 80 亿美元,其中 Morpho V1 达到 73 亿美元,Euler V2 也有 11 亿美元。; e2 x/ J: {6 U2 {/ i# i5 {
/ J% k& S8 n7 ]  b% T, d! D
这意味着,有超过 80 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正被交由数量众多、背景各异的 Curator 们管理。
- H+ x" k6 T  M" V* }. i9 j
9 r7 t$ h$ k7 k3 Z1 |9 y3 X这听起来很美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户可以轻松获得比 Aave 更高的收益。但撕开这层「链上理财」的外衣,其内核实际上与 P2P 十分相似。
" }( D7 I9 O: [6 w$ X; ?. C! M8 o2 i) o! J( O# d
P2P 曾今的核心风险在于,作为出资人的普通用户,无法判断另一端借款人的真实信用和还款能力,平台承诺的高息背后是深不可测的违约风险。
& a# a. ~- v* ^2 i0 @, _" h4 l, Y: V# G! u$ i# j: h
Curator 模式完美复刻了这一点,协议本身只是一个撮合平台,用户的钱看似投给了专业的 Curator,但实际上是投给了一个黑盒。5 G; B/ w7 P+ ^

& d3 y% I2 Q4 o4 W5 T4 ~1 Q( o. n
! a7 y7 t- H8 I7 ]5 @$ s以 Morpho 为例,用户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各种由不同 Curator 设立的金库,每个金库都标榜着诱人的 APY(年化收益率)和简短的策略描述。
8 S. C! G4 `0 P* Q9 t! E
9 V7 _8 y' L% x! x% S' Z4 [# p用户只需点击存入,就可以将自己的 USDC 等资产存入其中。但问题也恰恰在这里,除了那个模糊的策略描述和不断跳动的历史回报率,用户往往对金库的内部运作一无所知。
, ^5 o( P; }3 ^9 D1 l; Z7 }
, x3 r+ k" x+ U/ b6 S- |有关金库风险的核心信息,被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Risk」页面中。可即使用户有心点进了该页面,也只能看到金库的具体持仓。杠杆率、风险敞口等决定资产安全的核心信息则无处可寻。
: k6 j8 h2 B$ N- [' U
( m% v7 J3 F; mMorpho 的 CEO Paul Frambot 曾说:「Aave 是银行,而 Morpho 是银行的基础设施。」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他们只提供工具,而真正的「银行业务」,也就是风险管理和资金配置,则外包给了这些 Curator。
! |" s5 c8 ]. J
7 b4 M/ o; v1 ]; F- B
* o8 @- D4 A9 a4 z所谓的「去中心化」,仅限于存款和取款的那一瞬间,而最重要的风险管理环节,却完全在一个不知背景不受约束的「主理人」手中。
6 B' ]6 w5 R& z+ |6 A7 l/ b+ a2 ~/ u/ Z: A& p
可谓是,「去中心化打钱,中心化地管钱」。
5 t& P$ U  l) C* v6 C
7 ]- }2 t( Z9 C' v/ o/ v传统 DeFi 协议之所以相对安全,正是因为它们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的变量。而 DeFi 协议的 Curator 模式,却将「人」这个最大的、最不可预测的风险,重新请回了链上。当信任取代了代码,当透明变成了黑箱,维系 DeFi 安全的基石便已崩塌。0 @' L6 ]( A1 |( M2 Y% r2 u: V
; }  n0 l* B* ~* A
当「主理人」与协议合谋
3 O) {+ |3 k  N3 Z$ R& `Curator 模式只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而协议方与 Curator 之间心照不宣的利益合谋,则彻底释放了里面的魔鬼。2 i6 Q2 L  d# n4 w
8 Z3 X2 X3 L! w' }8 ^  Q
Curator 的盈利模式通常是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提成。这意味着,他们有极强的动机去追逐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反正本金是用户的,亏了无需负责,一旦赢了,自己却能收到利润分成的很大一部分。$ A; F& ]! k9 C. Y1 l

% c) L/ Y2 o3 K这种「收益内化,风险外化」的激励机制,几乎是为道德风险量身定做。正如 DeFiance Capital 的创始人 Arthur 所批评的那样,这种模式下,Curator 们的心态是:「如果我搞砸了,那是你的钱。如果我做对了,那是我的钱。」
* V. g$ o& v' R( h
! |7 t3 t# ?' J' R8 E, c( ?  g( c更可怕的是,协议方非但没有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反而成为了这场危险游戏的「帮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 TVL(总锁仓价值),协议方需要用惊人的高 APY(年化收益率)来吸引用户。而这些高 APY,正是由那些采取激进策略的 Curator 创造的。
, Z( j9 U' O  V# O, z, k/ h: \) t0 ?2 u- M; a) W
因此,协议方不仅对 Curator 的风险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会主动联合或鼓励他们开设高利率金库,以此作为营销的噱头。
. f; |0 N3 K" ]0 J5 n9 ~" g+ f1 T8 K0 R7 N
Stream Finance 正是这种不透明操作的典型。根据链上数据分析,Stream 声称拥有高达 5 亿美元的总锁仓价值(TVL),但根据 DeFillama 数据,Stream 的 TVL 在最高点仅有两亿。0 Q* s$ B* N2 [8 d
9 K5 T6 e, i5 w( H$ e2 k
这意味着,超过五分之三的用户资金,都流向了不为人知的链下策略,由一些神秘的专有交易员进行操作,彻底脱离了 DeFi 应有的透明度。
( p' D2 O% I$ U$ Z! g% j6 j" a" M( s4 f2 G/ v. U
知名 Curator 组织 RE7 Labs 在 Stream Finance 爆雷后发布的声明,则将这种利益捆绑暴露无遗。% T; C  k/ ^6 e! R" N

/ [8 O* e: f1 w9 o6 b- y他们承认,在上线 Stream 的稳定币 xUSD 之前,就已经通过尽职调查识别出了其「中心化对手方风险」。然而,由于「显著的用户和网络需求」,他们还是决定上线该资产,并为其设立了独立的借贷池。也就是说,为了流量和热度,他们选择了与风险共舞。
! l, V. l+ w9 o" ?0 J7 z3 q7 }' C7 {8 a& D" q7 A. e8 ^

" Y' ^0 y0 ?, b1 C5 w- ~当协议本身都成了高风险策略的鼓吹者和受益者时,所谓的风险审查就形同虚设。
) K1 e) ~  T- L
! g5 U2 D( x  w' _3 B  i4 ]用户看到的不再是真实的风险提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他们被引导着相信,那些动辄两位数、三位数的 APY 是 DeFi 的魔力,却不知道这背后是通往深渊的陷阱。$ _& a7 u3 v! }

8 \- {. T- w6 K, ~) u多米诺骨牌的倒塌
' G  Y+ m7 h- c* P* @2 ?2025 年 10 月 11 日,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一场血洗。在短短 24 小时内,全网爆仓金额接近 200 亿美元,这场清算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和深层亏空,正在从 DeFi 中浮现。2 L4 I/ v" ]  E: a
: C! E; A0 S$ y/ g! f- p4 {. A  p
推特上的分析普遍认为,许多 DeFi 协议的 Curator 为了追求收益,倾向于链下采用一种高风险的玩法:「卖出波动率」(Selling Volatility)。- z" j" O! Z" c5 w2 R4 W4 K

7 G+ a6 o! C" Q9 j这种策略的本质就是赌市场平稳,只要市场风平浪静,他们就能持续收费赚钱,可一旦市场剧烈波动,就容易亏得血本无归。10 月 11 日的市场暴跌,就成了引爆这颗巨雷的导火索。& p" M% z1 ]7 W  Y3 d0 W

- E5 }6 S+ a- R( y. b; xStream Finance,正是这场灾难中倒下的第一张重要骨牌。尽管官方并未披露造成亏损的 Curator 具体采用的策略,但市场分析普遍指向了类似「卖出波动率」的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
3 q; ]( y; I% y) X
) f5 {; p0 b, a+ a2 j4 E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由于 Stream Finance 的 xUSD、xBTC 等代币被广泛用作 DeFi 协议中的抵押品和资产,它的崩盘迅速引发了一场波及全行业的连锁反应。. h; f8 Y: i: I4 w4 v: b

. }1 b% X/ o$ @+ j! Y8 T' ?. ?根据 DeFi 研究机构 Yields and More 的初步分析,与 Stream 相关的直接债务敞口高达 2.85 亿美元,一张巨大的风险传染网络浮出水面:最大的受害者是 Elixir 协议,作为 Stream 的主要贷方之一,Elixir 向其出借了高达 6800 万美元的 USDC,这笔贷款占到了 Elixir 旗下稳定币 deUSD 总储备的 65%。
4 m: @8 o: B4 c0 b+ k* S4 d7 `: Z/ g/ p
RE7 Labs,这个曾经的合作者,如今也成了受害者。它在多个借贷协议上的金库,因为接受了 xUSD 和 Elixir 相关资产作为抵押,而面临数百万美元的坏账风险。
9 a4 Q- D# q8 h. _% e- q  }4 ^) V- Y. V8 |2 a1 h
更广泛的传染通过复杂的「重复抵押」路径展开,Stream 的代币被抵押在 Euler、Silo、Morpho 等主流借贷协议中,而这些协议又被其他协议层层嵌套。一个节点的崩溃,通过这张蜘蛛网般的金融网络,迅速传导至整个系统。
/ \1 _) F2 ^! e6 j9 g# ~% U7 i- p( @7 P
7 a3 R* S6 w# S7 O, m! H2 Q
! I+ l$ P7 M; A% D. R- w3 O* O10 月 11 日的清算事件埋下的隐雷,远不止 Stream Finance 一家。正如 Yields and More 所警告的那样:「这个风险地图仍然不完整,我们预计会有更多受影响的流动性池和协议被爆出来。」3 ~0 N/ O8 R5 E6 ]
: M9 u1 k$ D! w

) N5 e  x7 K' t6 o  u  Y) I- p另一家协议 Stables Labs 及其稳定币 USDX,最近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受到了社区的质疑。+ C. Z7 e/ M5 ~; S

3 f: K+ h9 J* d5 C0 r$ |类似于 Stream Finance 等协议的问题暴露了 这种新型 Ce-DeFi (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金融) 模式的致命缺陷:! n9 D: ?1 V4 z" s6 j* \/ ?

+ ^$ |$ ^# M7 m当协议的透明度缺失,且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之手时,用户的资金安全完全依赖于资金管理方的商业道德,而这在没有监管和规则约束的情况下,风险极高。
3 s9 R, k; q4 e0 E# K: e
7 a4 M3 i: ]" i! Z7 O! Z2 H# @8 h* e你,就是那个收益
: B" @2 p8 ?2 @, ]# r从 Aave 的透明的链上银行,到 Stream Finance 的资管黑箱,DeFi 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一次致命的进化。* Y9 p# I0 \+ t. G0 [: ~

# d& f* C1 y" z' Z5 b当「去中心化」的理想被异化为「去监管化」的狂欢,用「专业主理」的叙事掩盖了资金运作不透明的现实,我们得到的,不是更好的金融,而是一个更糟糕的银行业。3 p. q$ v9 ~- e+ k
( I6 ^* J5 |$ l4 g8 @
这场危机最深刻的教训在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 DeFi 的核心价值:透明度,远比去中心化的标签本身更为重要。
$ H. C  B1 G8 Q
' E8 O2 f" R7 B6 s5 R3 d* ?一个不透明的去中心化系统,比一个受监管的中心化系统要危险得多。
* T' m. h! X$ F/ `+ v, T9 y. e) H2 R5 a. n! w& u
因为它既没有中心化机构的信誉背书和法律约束,又没有去中心化系统应有的透明度和抗审查。
& O( s. Q/ u, L
* g+ `' Y4 `: v. g* t: WBitwise 的首席投资官 Matt Hougan 曾对加密世界的所有投资者说过一句名言:「市场上根本不存在没有风险的两位数收益率。」8 K7 R2 k' x- o0 p
9 y* Y  a+ v0 f6 @' X
对于每一个被高 APY 吸引的投资者来说,下一次点击「存入」按钮前,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个问题:
7 \. z( `; u& f
6 h) M6 p( K) O3 t# A1 I4 ?. U& k/ t你真的明白这笔投资的收益从哪里来吗?如果你不明白,那么你,就是那个收益。9 c- ~) ^. m, M- l' m  u
( B3 ]8 z) g: r# V$ o
0 M1 }* E# F6 c  V; \$ z2 Q

2 Z# Y! ]0 \3 \) _4 H% @# n  M8 F0 b4 G4 T4 o8 y9 v) B

作者: 垂钓园    时间: 2025-11-8 01:24
这不就是换个马甲的庞氏骗局嘛,韭菜割得比以前还快
作者: 22301    时间: 2025-11-8 09:00
这个也是爆了相当的多的啦。
作者: rainwang    时间: 2025-11-8 16:17
潜在的雷,说得是不是有点过于夸张了
作者: jackcool1011    时间: 2025-11-8 17:06
暴雷哪里都有,虚拟市场更甚的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tv/) Powered by Discuz! X3.1